市 教 育 局
關于大力推進中小學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導意見
(送審二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遵循教育規律,深化改革創新,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育質量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努力改變我市多年來學校教學研究工作氛圍不濃、觀念落后、形式單一、“教”“研”分離、零散隨意、制度機制不健全的狀況,真正解決學校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切實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省教育廳《關于推進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意見》,現就大力推進我市中小學校本教研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性意見。
一、提高認識,領會校本教研的準確內涵和切實意義
1.校本教研是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以學校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真實具體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專業教研人員為指導的實踐性研究活動。學校要認識校本教研“以校為本”的真正內涵,進一步認識到校本教研是解決學校教學實際問題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和方法。
2.校本教研是新課程先進理念與本校教學實際相結合,進而轉化為學校教育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和必要步驟。是較快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方式;是整合校內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是建設和支撐學校課程文化的有效載體。學校要進一步認識到校本教研對學校教師隊伍內涵建設、學校課程文化建設、學校教育質量提高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和重要意義。
3.學校要深入認識到我市學校校本教研的嚴峻形勢,刻不容緩地著手建立和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積極圍繞提高各科課堂教學效益,深入研究學情和教材,關注教學細節,改善師生關系,建設和完善校本研修團隊,建立和健全校本研修的機制和制度,形成民主、開放、生動、有效的教研氛圍,使校本教研成為學校教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二、突出重點,發揮校本教研的實際功能
4.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基本面開展校本教研。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環節,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領域,課堂教育的有效性應該是校本教研的基本面,課堂教學效益的評價是校本教研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其基本內容。課堂教學評價要遵循人本性原則,體現“為學而教”的理念;遵循有效性原則,要在校本教研中實現對課堂教學的自評,在區域交流中實現課堂教學的互學,在專家引領中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飛躍;遵循科學性原則,學校要在研究的基礎上選用科學的評價方法開展教學評價;遵循針對性原則,要針對學校、學段、學科、課型開展評價和研究;遵循發展性原則,評價及研究的目的是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校本研究要尊重教師課堂教學風格,鼓勵教師教學創新。
5.以教學共性難點為課題開展校本教研。學校要從教育教學現狀、教師實際以及學校特色發展需要出發,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共性難題作為備課組、教研組乃至學校的專題研究項目,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帶動學校與教師的發展。尤其是教研組要善于將常規教研與專題、課題研究有機結合,鼓勵教師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帶著課題進課堂深入研究,針對教師共同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組織專題攻關研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
6.以專家為指引開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是完全局限于校內,校外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專業研究人員主要包括教研人員、科研人員和高校理論工作者。理論指導、專業引領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專業引領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是理論與實踐關系的重建。學校要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創造條件,邀請校外專家進行觀察、診斷和指導校本教材的開發、運用和針對性的開展課程改革實驗。
三、明確職能,確保校本教研資源的有效整合
7.突出教師在校本教研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強化教學研究意識,要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逐步形成通過校本研修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的題習慣和能力;要強化自主學習,將改革理念的學習、課程標準、教材的研讀與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勤于思考,敢于實踐,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內化。學校要重視培育和激勵教師教研的個性特長,督導教師落實校本教研計劃,指導教師做好專業發展規劃,樹立校本教研工作的先進典型,逐步形成合作共進的教研氛圍。
8.突出教研組(備課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基礎組織作用。學校要把教研組建設成高效的學習型組織和教師專業成長基地,教學資源信息的共享平臺和校本教材的研發中心,以及教師業務考核、教學質量檢測評價的基本組織。教研組建設要遵循以校為本的原則,自下而上地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各學科教研組每學年要有明確的校本教研課題,每學期要有校本教研專題,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要有明確的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每次活動要有詳細的文本材料,通過每一次主題問題的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教研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要尊重每個教師的個性特長,使教師在互動合作、互補共生中成長,要加強各備課組和學科之間的協作,促進學科教研朝系統化方向發展;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展開研究,切實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
9.強化教科處在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學校教科處要組織成立校本教研學術小組,科學編制學校校本教研的中長期規劃、短期計劃,指導各學科開展校本教材開發;要強化對教研組(備課組)校本教研工作的過程管理與指導,嚴格執行校本教研的考核、考勤制度,積極推進“磨課、曬課、評優課、示范課”工作,學校教科處每學年要組織一次中青年教師賽課活動和教學案例(或教學設計)的評比活動,通過教學比武營造校本教研氛圍,積累校本課程資源,提高教師教學技能。要發現并及時推廣先進經驗;要嘗試建立跨學科的教研組織進行跨學科的教研活動,實現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和方式方法的遷移融合;要探索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的結合,形成具有本校特點的教師研訓體系。
10.校長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校長要整合學校教科處、教研組、備課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師發展的、多層次、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形成以校本教研為導向的激勵機制、保障機制、評估機制;要改進工作作風,經常深入教學現場,帶動全體教師參與教研教改,原則上,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0節,參加校本教研活動不少于10次,且有專門的校本研究課題,分管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參加校本教研活動不少于20次,且有明確的掛點“改薄學科”,真正發揮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和指導作用。
11.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導和管理。要加強課程改革專家隊伍的建設,專家隊伍包括教研人員、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要強化縣(市)區教研室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每學期要對所轄區域學校進行校本教研工作考核。
四、強化措施,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機制
12.組織保障。學校要理順教師、備課組、教研組、專家學術組、教科處等機構或要素的關系,建立以校長為組長,以分管校長為副組長的校本教研工作領導小組,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籌劃本校校本教研工作方案,加強校本教研的領導和管理。
13.經費保障。學??蓪⒔處熍嘤柦涃M、部分公用經費整合起來,積極向上級申請課題經費,作為校本研修的專項經費。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積極支持學校對校本教研工作的經費預算。
14.硬件建設。學校應努力加強教學教研的硬件建設,尤其是校園信息網、教研數據庫、互聯網教研、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以融匯校內外教學教研資源,促進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
15.機制保障。學校要積極主動爭取有關專業研究部門和人員的支持與指導,構建校本教研合作模式;鼓勵支持教師外出學習取經,并搭建展示鍛煉的平臺,使各層次教師均獲得切實有效的幫助與提高;加強校本教研成果考核評價和獎勵研究,采取逐級自評考核和動態評價方式,把考核結果與獎懲、晉升、職務評聘、業務進修等掛鉤,促進教師不斷進??;定期邀請教科研人員和行政領導到校督察校本研究制度建設的實效性和系統性,促進校本教研工作的切實有效開展。